第一要点:神学
第2问:是否存在神学及其神学的分类
神学的存在被证明
一、许多证据表明神学的存在:1. 上帝的本性与良善:既然上帝是最完美的,他必然最愿意将自己启示出来。他无法以比通过人对他的认识和爱更合适的方式向理性受造物启示自己,这种方式也最符合人性。2. 人类的共识与普遍的内在渴望:人类普遍具有认识上帝的渴望,这种渴望必然有其目的。尽管人类在追求神学的过程中常常偏离了真正的神学,但他们寻求神学的事实本身就证明了神学的存在。因此,从未有任何一个民族野蛮到没有其祭司或智者致力于认识并教导神圣事物。3. 创造的目的:上帝创造理性受造物的目的是让他们认识并敬拜他,而这离不开神学。4. 事物的本质:构成一个体系所需的两大要素(即可知的对象 [to gnōston] 和认知的主体 [to gnōstikon])在这里都存在。上帝是最值得被认识的对象,而理性受造物则被赋予了能够认识他的理智。5. 救恩的必要性:既然人被指定要达到一个超自然的目的,他必须被提供超自然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手段就是信心,而信心绝对需要认识上帝。
二、哲学体系中所讨论的所有实体,并非涉及它们所有可能被认识的内容,而仅涉及那些可以通过自然方式被感知的部分。因此,从哲学对象的范围来看,不能对超自然神学产生任何合理的偏见,因为超自然神学所讨论的实体并非通过自然方式被认识,而是通过启示被认识。2. 尽管所有自然实体构成了低级科学的主题,但这并不否定神学的必要性,因为神学教导的是不同的超自然奥秘,而这些奥秘从未被任何人类科学所触及。
三、感官不需要任何超自然知识来达到其完美性。但不能因此推断理智也不需要超自然知识,因为理智被指定要达到一个超越理性理解的超自然目的,而感官则并非如此。尽管理智的这种需求在尚未达到目的时表现为一种不完美,并表明目的的缺失,但它也显示了理智达到这一目的的能力,从而表明其完美性。
四、形而上学是自然秩序中最高的科学,但它承认神学在超自然秩序中的优越性。哲学家们认为,科学通过其抽象程度的高低来区分,因此与物质关系最少的科学(如形而上学)高于其他科学。这种观点仅适用于纯粹理论性的科学,这些科学仅关注普遍事物并属于自然秩序。它们通过心灵的抽象形成自己的对象,其优越性由抽象的程度决定。然而,这并不适用于神学,因为神学既是理论性的,也是实践性的,因此在自然秩序中高于一切,并且不通过任何抽象形成自己的对象,而是从启示中接受已经形成且明确的对象。
神学的不同种类
五、神学通常被区分为真实的和虚假的。虚假的神学(被错误地应用于关于上帝及其敬拜的错误体系)有多种形式:
- 异教徒的神学:显然,异教徒的神学是多种多样的。柏拉图(Plato)在《理想国》(The Republic)中将其分为两种:a. 象征性或神话性神学(symbolikēn 或 mythikēn),由隐藏在符号之下的内容组成,异教徒(尤其是埃及人)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教导神圣奥秘;b. 哲学性或论证性神学(philosophikēn 或 apodeiktikēn):专注于对神圣事物的沉思。 马库斯·瓦罗(Marcus Varro)将其分为三种:a. 神话性或寓言性神学(mythikēn):属于诗人,用于舞台和剧院;b. 政治性或公民性神学(politikēn):属于祭司和民众,根据每个城市和民族的仪式在寺庙中公开使用;c. 物理性或自然性神学(physikēn):属于哲学家,在学院中教授(参见奥古斯丁(Augustine)《上帝之城》(City of God)6.5 和 8.1)。 因此,诗人(因其关于神和神圣事物的寓言性讨论 [theologoumenous mythous])、哲学家和祭司都被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和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Clement of Alexandria)称为“神学家”(参见游斯丁《劝勉希腊人》3;克莱门特《杂记》5.8)。然而,他们神学的主要部分是关于众神世代(theogonias)的描述,因为他们相信众神是被生成的。
- 不信者和异端的神学:这些人要么公开拒绝基督(如犹太人、穆斯林等),要么虽然保留基督的名号,却在基本教义上与上帝的话语相悖(如天主教徒、索齐尼派(Socinians)和其他类似异端的神学)。尽管他们的神学可能包含一些真理,但由于大部分内容是错误的,且错误涉及基本教义,因此它被恰当地称为“虚假”的神学(名称取自其主要部分)。
六、真正的神学(true theology)分为:
- 无限且非受造的神学(infinite and uncreated):这是上帝对自身的本质性认识(马太福音11:27),在其中,上帝同时是被认识的对象(epistēton)、认识本身(epistēmōn)和认识者(epistēmē)。这种神学还包括他决定向我们启示的关于他自己的内容,通常被称为“原型神学”(archetypal)。
- 有限且受造的神学(finite and created):这是无限和原型神学的形象和副本(ektype),即受造物所拥有的关于上帝和神圣事物的观念,这些观念源自那至高的知识,并通过以下方式传达给有理智的受造物:
- 与基督灵魂的位格联合(由此产生“联合的神学”);
- 通过天使和圣徒的荣福直观(他们凭眼见而非信心行走,这被称为“直观的神学”);
- 通过启示(这是赐给仍在奔走天路中的信徒的,即那些尚未达到目的地的人,被称为“启示的神学”或“天路的神学”)。
七、其次,启示的神学(theology of revelation)又分为自然神学(natural)和超自然神学(supernatural)。
- 自然神学:专注于通过自然途径可以认识到的关于上帝的内容(to gnōston tou Theou),包括:内在的(innate)自然神学(源自每个人心中固有的普遍观念);后天获得的(acquired)自然神学(通过推理和观察获得)。这种神学在亚当堕落之前是完美的,但在堕落的人身上已严重混乱。
- 超自然神学:超越我们的理性,通过上帝恩典的新光照赐给我们,使我们能够享受至高的善。这种神学在洪水前后都曾启示给先祖们,并通过摩西传达给以色列人,被称为旧约;而新约则被称为“基督教”,因为它的作者和核心是基督(约翰福音1:18),并且以基督为中心(使徒行传1:1;哥林多前书2:2)。它严格被称为“启示的神学”,因为它的第一原则是严格意义上的神圣启示,通过话语而非受造物传达。
八、超自然神学可以从以下两种角度来理解:
- 系统性角度(systematically):指从圣经中提取的关于上帝和神圣事物的救赎教义体系(教义及其细分按一定顺序排列,被称为“抽象性”和“客观性”神学)。
- 习惯性角度(habitually):指存在于理智中的习性,被称为“具体性”和“主观性”神学。习性神学即可是原理的习性(habit of principle):使每个信徒能够理解与理性无关或超越理性的事物;也可是结论的习性(habit of conclusion):通过信仰的光照,从已知的原则中展开并确认救赎教义。
九、正如上帝的学校有三重(自然、恩典和荣耀),书也有三重(受造物之书、圣经之书和生命之书),神学通常被分为三部分:
- 自然神学:源自理性的光,属于世界上的所有人。
- 超自然神学:源自信仰的光,属于教会中的信徒。
- 荣福神学:源自荣耀的光,属于天堂中的圣徒。
神学的统一性
十、尽管神学涉及不同的事物,并且这些事物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但它并不因此失去统一性,因为它是从同一个形式角度来考察这些事物的,即它们是由上帝的话语启示给我们的神圣事物。教义的统一性取决于对象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是从物质上,而是从形式上来看的。因此,如果其他科学讨论神学中包含的各种事物,它们不会以相同的方式或从相同的角度来处理这些事物。因为神学是从上帝启示的角度来讨论这些事物的。此外,神学关注的是这些事物的终极原因(即它们所源自的第一动力因和它们所指向的最终目的),而不是近因;并且是从超自然的角度,而非自然的角度来考察这些事物的。
十一、神学在教义实质和种类上的统一性,与它在处理方式上的统一性是不同的。在后一种意义上,根据不同的教导方式(paideias tropon),它可以被称为“多样的”。因此,神学可以分为教导性、问题性、辩证性、案例性等。但在前一种意义上,神学既不是多样的,也不可能多样,因为它始终包含同一种类的教义。
十二、因此,显而易见的是,神学可以根据启示的不同程度而有所差异(如在旧约下较为模糊,在新约下较为清晰);也可以根据主体的不同而表现为更完美或不完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种类上有所不同,因为教义的实质在两者中是一致的,基督是昨日、今日、直到永远都不改变的(希伯来书13:8)。
十三、尽管神学可以被称为部分是理论性的,部分是实践性的,但它并不因此失去其统一性。
任何科学被称为“一”,并不是基于一种简单而绝对的统一性(即数量上的或个体的统一性,仿佛它是一个单一的简单性质,如墙上的白色),而是基于一种集合性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被称为“集合的统一性”(即许多特殊的习惯被汇集并安排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科学习惯)。因此,上帝的形象是“一”,尽管它包含心灵的更新和情感的变化;自由意志也是“一”,尽管它存在于理智和意志中。
本文翻译自 Francis Turretin, Institutes of Elenctic Theology, 3 vols., trans. by George Musgrave Giger, ed. by James T. Dennison, Jr. (P&R, 1992-97).
改革宗初学者将逐步连载这部重要的改革宗正统派神学作品。
作者:图伦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