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应该接受儒家思想?

Why You Should Not Buy into Confucianism

十分有趣,当自由派神学家的职业生涯走到尽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投身于东方宗教的研究。这些自由派神学家包括约翰·希克(John Hick)、D.Z.菲利普斯(D. Z. Phillips)、尼尼安·斯马特(Ninian Smart ,几年前,即1993年,我、菲利普斯,还有斯马特在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的同一个大学宗教小组上作了专题发言),1以及可以肯定的是,也包括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2

对东方宗教产生兴趣的动机无疑大部分源于自由派宗教思想家们所持有的共同信念。如果我们能足够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模式,就不难发现:他们认为所有的宗教其实都殊途同归,救赎不是基督教独有的,其他宗教也能提供救赎。正如尼尼安·斯马特所说:“我经常说,我是一个佛教徒-天主教徒。”3

1几十年前,我的《锁链中的巨人:中国的今天和明天》(Giant in Chains: China Today and Tomorrow)一书就用德语和英语出版了。4 和2我确信,一个人对东方宗教的主要来源研究地越仔细就越难接受历史上的基督教,也越难认同圣经对救赎的教导。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这就意味着形势或许更加严峻,因为基督教是一种排他的信仰,宣称具有独一无二的真理(truth-value)。5在这篇简短的文章中,我将通过几个中文字词的研究来说明儒教与圣经信仰之间的鸿沟。

儒家的道德观及其后果

孔子本人对来世没有什么兴趣,他的教诲专注于今世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恰当伦理方面。他极力主张在家庭和国家中实行专制主义:祖先要受到最高的尊重,父母要受到子女的尊敬,百姓要接受统治者的终极权威。

对代表儒家价值观的关键术语的研究,可以让人清楚地了解几个世纪以来救赎在中国语境中的含义。在这方面特别有帮助的——尽管它有一定的局限性——是芭芭拉·阿里亚斯(Barbara Aria)的小书《汉字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下面的引文可以在该书中的特定字符下找到。6

道的概念对道家来说比儒家更重要。对老子来说,“道”指出了普遍的绝对性,可以通过神秘的否定来接近:“无为”。孔子与道教创始人进行了个人讨论,发现道教的道路基本上是不可理解的。而他的是一条更加世俗、实用的路线。“对孔子来说,道成了道德正直的’道’——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式。”似乎无可争辩的是,孔子把 “道”看成是人本主义的,而不是形而上的,这与这个词的词源相吻合:这个字结合了 “头/首/先 ”和 “动”(脚的象形文字)的概念——暗示着向前发展,也许是跟随一个领袖(羽翼丰满的权威人物)。但是,进步的方向在哪里,要跟随什么样的权威或领袖呢?

新约的译者们无一例外地(由于缺乏更好的词汇)采用道来表示约翰福音的“道成肉身”。但很明显,不曾有过任何中国的思想体系使用这个概念来宣告一位超越者亲自进入历史。

与孔子强调的对一个良好社会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念相一致,早期儒家传统注重一些伦理上的“常识”。在此,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值得我们关注。

儒家的这一核心美德通常译为“仁”(benevolence)。

孔子认为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也可译为“仁慈”(kindness)或“人性”(humanity)。这些思想是不可分割的……这个表意文字结合了“人”(也读作jên[原文如此])的部首,显示人的腿和躯干,而两横则表示“二”。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本质上的仁慈。

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大量证据都否定了仁慈和仁爱的“先天性 ”——孔子本人看到的应该是很明显的,当权者对待反对他们的人的残酷,以及他们不断地试图去占领和统治别人的土地(参见孔子去世前几年开始的“战国”时期)。

这个代表“義”的字,在“我”的符号上方,放着一只羊。7意为做人要像一只温顺无私的羊一样。“儒家坚持,义是……先天的美德之一,如果加以培养,可以净化我们的精神能量”。孔子的弟子孟子对义的定义是:“视自己为’宇宙公民’,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而孔子强调做我们应该做的事,纯粹是为了它自己,不求物质或精神上的利益。”

有意思的是,孔子遇到了多少羊一样的人,尤其是在中国贵族中。在儒家的语境中,人们找不到《圣经》中“迷途的羊”的概念——因此,似乎不需要一个愿意为小羊羔和他所爱的流浪羊奉献自己的好牧人。

“宁静/和平”[原文如此]是儒家的重要美德。

“安宁”[原文如此]一词根植于中国古代的男性主导的传统。“女人”在 男人的“屋檐下”,表示一切如意。但“安ān”有更丰富的含义,反映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平行关系。就像男女之间的和谐关系会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一样,当宇宙能量——天上有力的、创造性的能量和地下的温和的、接受性的能量相和谐的时候,和平就会到来。宁静:当我们的世界井然有序的时候。

很好。但,我们如何把上面或下面的世界安排得井然有序呢?不仅仅是女权主义者会质疑这里的男女二分法。人类的微观世界要想与宇宙的宏观世界和谐起来,起点或许就在于对我们的自我中心主义有一点自我意识。然而,这还需要认真审视罪恶和人类的堕落——这不是儒家哲学/宗教课程中的一个科目。

把幼嫩的小草画在人的心灵之上,意喻心灵的软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同情、仁爱、仁慈和慈善的存在。

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年幼无助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儒家学者们认为人性本善。比如说,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掉进井里,我们立刻就会想去救这个孩子。

是这样吗?在大陆法系的法国法律中,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处于危险之中,有能力帮而不去帮,就是一种刑事犯罪。但在英美法系中(在成文法取代了英美法系传统的地方除外),只有当一个人已经开始提供帮助,然后又停止帮助,这才是有罪的。8事实上,善良很难成为人类固有的、普遍的品质。对邻居的恶意行为已经跨越了地理和历史的范畴,远比慷慨的仁慈行为多得多。

忠诚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汉字结构上可以看出,上面是一支箭穿透目标的中心,下面则是人的心。“这说明,忠诚——无论是对国家、对人还是对规范来说,都意味着要有一颗居中的心。心在中心,这才是心应该在的位置”。

人们很难反对忠诚这一美德。问题是要确定什么样的权威、机构或个人值得成为忠诚的对象。有整整一代德国青年(希特勒青年会及其同类组织)对阿道夫·希特勒及其意识形态不加反思地忠诚,其结果是骇人听闻的。但在儒家思想中,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准来决定我们的忠诚应该放在哪里。

荀子:“人性本恶”

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的儒家学者都追随孔子及其最著名的弟子孟子的学说,相信人性本善。儒家 “修正派”中最重要的人物当属公元前三世纪的著作《荀子》的作者(或作者们),这是一部相当具有思想力的著作,但由于孟子的受欢迎而长期被忽视。9第二十三章,题为 “人性本恶”,其中论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10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11

与古典儒家关于人的“本性善”的观点相比,虽然《荀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与基督教完全不相容。请注意,《荀子》中倡导,人的恶性是可以通过好的“老师或模范”来矫正的。这里无法解决的难题是,如果按照这个前提,人就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到哪里去找 “好的老师或模范”呢?而且,如果找到了,既然所有的 “人之性恶”,那么这个老师或模范又是如何获得他/她的善的呢?

在基督教中,这个问题通过上帝自己的儿子———良善的夫子来到人间得到了解决,他可以说:“你们谁能定我的罪?”。(约翰福音8:46)。而如果一个人的 “善良是刻意努力的结果”,那么人就可以自救——这与圣经的教导截然相反,即救恩是神的恩赐,是因信救主而得的恩典,“不是因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2:8-9)。

当然,平心而论,《荀子》的作者(或作者们)与圣经中的救赎历史(Heilsgeschichte):关于弥赛亚救世主的应许和最终显现,没有任何联系。虽然《荀子》没有提出现实的解决方案,但至少它对人类根本道德问题的认识,远比孔子或孟子要高明得多。

总结性反思

宗教比较学研究的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关于罪与救赎的关系:关于罪的性质或后果的错误认识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一个人的救赎观。这一点在基督科学教会和山达基(Christian Science and Scientology)等邪教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这些邪教中,由于缺乏对人类罪恶状况的严肃看法,损害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性死亡对世界罪恶做出的回答和解决的必要性。儒家的情况肯定也是如此。人性远非 “本质上的善”。而儒家的道德原则,尽管在语言上显得很有吸引力,但在罪恶的世界里,并不比童子军的誓言和法律更有力量。12

当然,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内在的、固有的道德。神在创造时的旨意保证了这一点,堕落也没有摧毁人的人性(罗马书1章)。但是,原本关于善恶的知识,已经被人类的罪性所败坏,不能依靠了。来自全能的上帝的特殊启示,是区分真正的道德和社会价值与纯粹的自我中心的必要条件。圣经是必不可少的指南,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 “自然法则”,什么是纯粹的人类利己主义所伪装成的道德和伦理。

总之,不要走儒家的路,要走圣经的路! 在神圣的圣经中,你会得到东方智慧所提供的所有道德上的好处——还有对人性的无比现实的看法。除此以外,你会发现,救赎确实是临到你个人的——上帝付出了无限的代价,但当你接受他的儿子为你的救主时,就会作为免费的礼物赐给你。“人若在基督里,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看哪,万事都成了新的”(哥林多后书5:17)。

尾注:

1. 我那次的演讲(与东方宗教无关,但与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辩证法有关)收录在蒙哥马利《超凡的福尔摩斯》(Ashcroft, BC: Calabash Press, 2000)。
2. 参见Ka-fu Keith Chan and Yau-nang William Ng主编的:Paul Tillich and Asian Religions(Berlin:De Gruyter,2017)。
3. Scott London,”The Future of Religion: An Interview with Ninian Smart,”https://scott.london/interviews/smart.html。
4. Montgomery,Wohin marschiert China?(Neuhausen-Stuttgart:Haenssler,1991);《Giant in Chains:Today and Tomorrow(Milton Keynes,UK:Nelson Word,1994)。我建议读者去看这本书,里面有对儒家和道家的意识形态以及整个中国的宗教状况更详细的讨论。
5. 约翰福音14章6节。“我(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徒4:12(使徒行传原文)。“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6. Barbara Aria,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 1992). 遗憾的是,该书没有采用现在标准的汉字拼音转写法,繁体字和简体字未做区分地穿插在一起使用。
7. 注意与 “礼”(lî)相比,音调的不同——或注10,下同。
8.参见蒙哥马利:“福音派沙文主义”,载《捍卫法律风格的福音》(Bonn:Verlag für Kultur und Wissenschaft,2017)。
9. 参见尤其是,《荀子:全文》,Eric L. Hutton 译并主编(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4)。
10.  礼(文字礼,lî)的概念现在没有仔细的定义,它在儒家哲学传统中指的是中国几个世纪以来学术/圣人思想和实践的产物。对于西方的类似情况,可以想一想罗马天主教对“传统”概念的运用(无论是否大写)。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问题是要发现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或仪式,与假教师或与特定价值体系的基本真理不一致的附加物所提供的相比。
11. 《荀子》,248。
12 . 作为一个年轻的童子军(注:银色手掌的老鹰童子军!),我虔诚地背诵了这两句话。过去几年,美国童子军因纵容了他们的不少年轻成员的性腐败和虐待行为而遭到毁灭性的诉讼。

作者:约翰·沃里克·蒙哥马利 (John Warwick Montgomery )
译者:陈小燕
校对:Vichy Wang

作者介绍:约翰·沃里克·蒙哥马利(John Warwick Montgomery,PhD、DThéol、LLD)是”1517遗产项目 “的无任所教授;英国贝德福德大学法律和人文荣誉教授;法国斯特拉斯堡国际神学、福音和人权学院院长。

英文原文:https://modernreformation.org/resource-library/articles/why-you-should-not-buy-into-confucianis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