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冯小刚导演执导的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非常火爆,曾经获得最佳亚洲电影的提名,以及多种奖项。或许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朋友们也会看过或听说过。电影讲述了一对小偷夫妻(王薄和王丽,刘德华和刘若英饰演),他们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一个淳朴的农民工傻根(王宝强),带着打工的钱回老家。他天性善良,不相信世界上有坏人,在火车站前还大声喊:有没有小偷啊?其实在车站上有许多盗窃团伙都盯上了他。这个女贼(刘若英)被傻根的淳朴打动,决定一路保护他,圆他这个天下无贼的梦,王薄为了保护傻根与另一个盗窃团伙的头目黎叔暗斗。在这部电影里,王薄和黎叔刚上火车时,就有一段对话,王薄告诉黎叔,这只羊是他的,让他别偷。连小偷的行业里也有这样“不能偷盗”规矩。这就表明上帝这第八诫深深刻在人心里,是我们无法否认的。
然而,这第八诫所要求的远远不止于偷窃等外在行为而已,上帝的诫命如锋利的剑,能刺透到我们的内心。所以,今天我们要来一起谦卑的领受上帝的律法,来审视我们的生活,并祈求圣灵的帮助,带领我们不断的治死罪,活出公义的样式。
不属于你的东西
在第二块石板上,上帝先写下了顺服权柄的命令,维护整个受造的公共秩序(第五诫),然后在第六诫上帝保护了人类生命权;第七诫维护了人类社会基本的单元,婚姻家庭,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上帝赐下第八诫,关注于保护他所赐给各人在地上的财产和一切维系生活的需求。
这条诫命同样以禁令的形式出现:不可偷盗。偷盗(גָּנַב)的意思是指,拿走不原本属于你的东西。非法的占有上帝原本赐给他人的财产。
在旧约中,这条诫命涵盖了很广的范畴。
首先,这条诫命涉及到绑架。对一个人偷窃的最严重的行为就是用暴力把他掳走,也就是绑架。在摩西律法里,绑架是要处于死刑“拐带(גָּנַב)人口,或是把人卖了,或是留在他手下,必要把他治死。”(出21:16)约瑟的哥哥们把他拐卖到埃及就是触犯了第八诫。拐卖儿童的行为极其卑鄙可耻,这是最严重的偷窃之一,在中国很多。在美国有著名的Amber Alert(Amber Hagerman是1996年在德州的9岁的小女孩,被绑架并残忍的杀害)。
另外,在旧约里违背第八诫还包括非法的侵占土地或抢夺牲畜。挪移的界线,这是非法的侵占他人的土地。“‘挪移邻舍地界的,必受咒诅。“(申27:17)“不可挪移古时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儿的田地。”(箴23:10)偷窃牲畜不至于死刑,但必须要赔偿。“如果人偷了牛或是羊,无论是宰了或是卖了,他必须赔偿,以五牛还一牛,以四羊还一羊。”(出22:1)
除了这种用暴力去侵占或抢夺,这第八条诫命还禁止我们用欺诈的方式去占有他人的财产。这里就包括了苛扣工资和商业活动中度量衡上的欺诈。先知耶利米曾经谴责当时犹大王约雅敬盖宫殿却不付建筑工人工钱:‘那行不义盖房,行不公造楼,白白使用人的手工不给工价的,有祸了!…你的心专顾贪婪,流无辜人的血,行欺压和强暴。(耶22:13,17)这种现象在今天中国的城镇农民工身上也非常常见。
在古代,商人常常用秤砣来称量粮食、金银或其他商品。不诚实的商人往往会带着两种不同重量的秤砣。一个是准确的,这是他们用来预防自己被人骗,另外一个是假的,用来骗其他无知的消费者。上帝警告这种欺诈式的偷窃:“你囊中不可有一大一小两样的法码, 你家里不可有一大一小两样的升斗,当用对准公平的法码、公平的升斗。这样,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你的日子就可以长久。”(申命记25:13-15)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今天的现代生活中也到处充满偷窃的罪。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用偷漏税的方式或欺骗社保的方式来偷窃政府,政府则用庞大的官僚系统和以公谋私来偷窃人民。在公司与雇员之间,员工工作时偷懒,或者挪用公司的办公用品,反过来公司也常常盗窃员工,他们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却不增加薪水,用各样的合同条款来剥削雇员。信贷领域,借贷者毁约不还贷款,银行则用不好的经济产品欺骗投资者。在交易中,特别是在市场和销售终端,今天许多所谓的优秀的销售技巧其实都是违背了第八条诫命。商家哄抬物价,利用供需关系剥削那些无助的消费者;消费者反过来用虚假的投诉来敲诈商家。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欺骗和谎言的世界。人类一直在彼此欺诈着。
海德堡要理问答第一百一十问:在第八条诫命里,上帝禁止什么?回答:上帝禁止的不仅是掌权者所处罚的偷窃和抢劫,而且,在上帝眼中,凡以暴力或欺诈,例如不公平的度量衡、货物、钱币、高利贷,或任何被上帝所禁止的方法,来诈取他人财物的所有邪恶手段和计谋,都是偷窃;此外,一切贪婪,以及对上帝恩赐的浪费和滥用,也是偷窃。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类的法律都会惩罚偷窃,但人类的法律视偷窃等行为是向他人犯罪,只是纯粹的横向纬度考虑。然而,上帝的律法与人类法律不同,它还包括了纵向的纬度。
诗篇的作者宣告:“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篇24:1)三位一体永活的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也是万物的拥有者。然而,他并不吝啬的上帝,反而是慷慨的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提前6:17)。因此,上帝的诫命不只是关乎邻舍,也是关乎他自己的荣耀。当人偷窃他人的财产时,他不仅是冒犯了这个人,而是冒犯了那赐给他财产的上帝。
而且要理问答给我们看到,第八条诫命禁止的不仅是外在的行为,也是我们的内心倾向。在我们各样的偷窃和欺诈行为的背后,是我们内心当中的罪:我们的自私、贪婪、不忠、吝啬。或许有的人从来没有去偷抢别人,但同时他的内心是一个自私自利和贪婪的人。因此,内心的自私和贪婪和外在的偷窃一样,都是违背了上帝的第八条诫命。我们的自私和贪婪是对创造万有的上帝的藐视和挑战,是不满于他的恩赐和智慧的护理。
慷慨待人
就像所有上帝的诫命一样,第八条诫命不仅给我们禁令,禁止我们去触犯他人的财产,同时也给我们正面的要求。而同样,上帝的正面要求同样包括我们的外在行为和内心。
上帝不仅告诉我们不去偷窃或欺诈别人就够了,而是反过来,尽力为他人着想,去慷慨的对待他人,用我们有余的钱财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海德堡要理问答第一百一十一问:在这条诫命里,上帝对你的要求是什么呢?回答:在各样事情上,我要尽力为他人的益处着想,正如我愿意人家怎样待我,我也要怎样待人,并且忠心工作,使我能够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这是上帝在第八条诫命里给我们的旨意。因为我们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而造的,我们应当反应上帝的属性。第八条诫命让我们想到,上帝的无私和慷慨。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17:24-27)
我们的上帝既然是如此的慷慨,他也要求按照他形象所造的人,以慷慨的心彼此相待。在旧约的时期,上帝要求他的圣约子民要保护他们中间的穷人,不去剥削他们。“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无论哪一座城里,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攥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申15:7)
因此,上帝的诫命告诉我们,作为上帝的子民,我们应当拥有的内在美德包括:公平、知足(不贪婪)、忠心(遵守约定)、慷慨,利他主义、节制。
我们看到旧约时期的以色列民,尽管他们从上帝领受了这神圣的诫命,然而因着他们的罪,却无法遵行,反而喜爱欺压和诡诈。先知以赛亚哀叹道:可叹忠信的城变为妓女!从前充满了公平,公义居在其中,现今却有凶手居住! 22 你的银子变为渣滓,你的酒用水掺兑。 23 你的官长居心悖逆,与盗贼做伴,各都喜爱贿赂,追求赃私。(赛1:21-23)
上帝借着何西阿与他的子民争辩:“这地上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神, 2但起假誓,不践前言,杀害,偷盗,奸淫,行强暴,杀人流血接连不断”(何4:1-2)因此上帝向全地发怒:在遍地上发出咒诅,凡偷窃的必除灭(撒5:3)。偷窃的、贪婪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哥林多前书6:10)。
自从亚当从上帝那里偷取了分辨善恶树的果子,拿了上帝所没有赐给他的东西之后,全人类都坠入了这贪婪的漩涡。以色列的失败只是全人类的一个缩影。我们每一个人,都失败了。来到上帝的这圣洁的第八诫面前,我们要审视我们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我们难道不也大大的干犯了这第八条诫命吗?或许你说,我没偷过,没抢过,但是你是否贪过小便宜呢?你是否喜欢顺手牵羊?你是否偷税漏税呢?在你的商业活动中,你是否欺骗过呢?再来审视一下你的内心,你是慷慨还是吝啬呢?你贪婪还是知足呢?你是自私还是乐于为人呢?让我们来到上帝面前,脱去我们伪善的面具,诚恳的来承认我们的罪。
耶稣基督是真正慷慨的义人
上帝的诫命不仅向我们彰显了上帝对我们的要求,同时把我们引向了那位完美的义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他本是万物的主宰,他是第二位格的圣子上帝。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约1:3),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西1:16)。万物都本于他,依靠他,归于他(罗11:36)。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其上所有的都属于基督。
我们看到,亚当曾伸手去夺取了上帝没有赐给他的那果子,他要去夺取的是与上帝同等的荣耀:你吃的日子就像神一样。像神一样=与神同等。甚至整个伊甸乐园都无法满足他无尽贪婪的内心。
然而这位末后的亚当,虽然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7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 8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亚当因着自己的贪婪想要登上高天,然而基督却因着他的慷慨为我们甘愿走上十字架。
当耶稣在地上时,撒旦的试探是为耶稣提供了获得权力和财富的快捷途径。他可以选择向撒旦下拜,然后立刻获得整个世界。或者他要选择顺服他的天父,要在这地上受苦、死在十字架上。在每个试探中,耶稣都没有去伸手夺取他的天父没有赐给他的。反而甘愿顺服天父的旨意。他来不是要从我们身上拿走什么,而是要把自己的一切都赐给我们,不,他是把自己都赐给我们。这就是基督的慷慨。
保罗:“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 林后8:9
感谢上帝,他不仅赐给我们律法,也赐给我们福音。这福音的好消息就是耶稣为强盗而死。这对我们这些触犯第八条诫命的罪人来说,才是真正的安慰。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他不是为义人死,而是为了强盗等罪人而死,好叫每个信靠他的罪人得救。那第一个得救的强盗就钉在耶稣的傍边:他说:“耶稣,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 而耶稣则给了他,和一切真诚悔改和信靠他的罪人这样的承诺:你今天就与我同在乐园!(路23:43)
这是我们的救主!弟兄姐妹们!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用我们的一生来荣耀他吗?
我们该如何做
让我们远避对金钱的崇拜。记得主的教训:“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路16:13)贪财是万恶之根。记得我们是管家的身份。一切都属于上帝。我们是管家。管理、规划好上帝赐予我们的财产。有计划的制定预算,有优先次序的进行消费。我们也需要有正确的工作观。“自我实现”和“养家糊口”都是错误和扭曲的。最平凡的工作也同样可以荣耀神。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合理的储蓄和投资。“智慧人家中积蓄,愚昧人随得来随吞下”(箴21:20)。而当我们有余时,我们则要慷慨的奉献并参与慈善:“恶人借贷总不偿还,义人却慷慨施舍”(诗篇37:21)。
保罗教导我们说:“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弗4:28)
在奉献时,我们应当有次序。对其他机构的捐献不能代替向上帝和他教会的奉献。我们奉献不应该炫耀,这奉献不是给人看的,是献给主的。耶稣在地上时,教导他的门徒什么是真正的慷慨。
“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 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马可福音12:41-44)
最后,弟兄姐妹们,让我们都以基督的心为心,以真诚和慷慨的心彼此款待。做一个真正慷慨的人,为他人着想的人。好叫我们主基督的名在我们身上得到荣耀,他配的一切尊贵和荣耀,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作者:王一
王一牧师,北美联合改革宗教会(URCNA)牧师,毕业于加州西敏神学院(Westminster Seminary California),获道学与历史神学双硕士;现为阿帕多恩神学大学(Theologische Universiteit Apeldoorn)教会历史博士候选人。